季节间更替有一个时间点作为标志 |
时间:2012-04-16 |
春分节气到了,这是否标志着春天的开始呢?从春节到立春,再到春分,人们的疑问就一直存在。为什么入春的时间会有不同的界定办法?我们应该以哪一种为准呢?
“四季更替,万物有时”。从冬到春的过度虽是逐渐变化的过程,但季节间的更替也有一个“时间点”来作为换季的标志。然而,因为划分季节的标准不同,这个“时间点”,却也有了差别。不仅是入春,四季更替皆是如此。
节气
古人根据太阳的运行周期制定了24节气,并以“四立”作为画分四季的界限。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但是,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而“四立”只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并不能适用全国各地。
立春: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此时,春寒渐消,阳气初生,春天渐渐向我们走进。
立夏: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人们习惯把立夏节气作为将要告别春天,迎来夏日的标志。
立秋:每年8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将要来临。
立冬:每年11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冬。立冬节气一到,叶尽枝枯,寒风乍起,雪花飘飘的寒冬就不远了。
天文
季节的变化固然跟温度有关,但温度高低与阳光的照射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天文学上以太阳直射点位置来化分四季。以“二分二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作为北半球四季的开始。“分”、“至”两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
春分: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春分时,全球昼夜等长。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大地接受到的太阳照射越来越多。
夏至: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在一年中所能达到北半球最高的纬度,也是北半球一年当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过了这天,太阳的直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也就逐渐变短了。大地接受到的太阳照射也渐渐少了。
秋分:每年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再次回到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全球昼夜等长。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播撒大地上的阳光越来越少。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北半球的昼渐长夜渐短,大地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间越来越长。
农历
农历划分法 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以每年农历的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季,十月、十一月、腊月为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
气候
气象统计数据表明,因一般以1月份为最冷月,7月份为最热月,故以阳历3、4、5月份为春季,6、7、8月份为夏季,9、10、11月份为秋季,12、1、2月份为冬季。这种四季的分法,但也只是较适宜于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
气象
最能直接反应季节变化的就是温度,气象意义的四季划分并没有固定的时间,而是以某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一定标准为界限。
春: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10℃。这5天当中的第一天为春季的开始。
夏: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22℃。这5天当中的第一天为夏季的开始。
秋: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22℃。这5天当中的第一天为秋季的开始。
冬: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10℃。这5天当中的第一天为冬季的开始。
欢迎访问tianqijia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