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天气数据实时更新,请加入收藏以便查看!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资讯

公共气象服务发展座谈会 内练功夫 外强服务

时间:2013-05-05
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并应用的今天,传统气象服务如何应对?公共气象有限服务能力与无限服务需求间的矛盾怎样缓和?强化气象部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这道难题如何作答?

  在5月4日召开的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发展座谈会上,来自浙江、湖北、广东、上海、陕西等14省(区、市)气象局,以及中国气象局有关职能司和直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展开热烈讨论,碰撞智慧火花。

  “本次座谈会旨在分析形势、查摆问题、展望未来、明确思路,为筹备第六次全国气象服务工作会议奠定基础。请大家少汇报,多谈思路和建议。”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开门见山。

  “要站在全局高度和发展角度,使研讨更有深度。”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强调。

  “气象服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服务的针对性与精细化滞后于不断拓展的服务领域”……对近年来气象服务业务能力、领域拓展、运行机制等方面出现的瓶颈,大家毫不讳言。

  对此,郑国光立足社会发展及国家改革,从思想认识、实际需求、机制体制、发展方式及推进情况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了新时期公共气象服务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强调要以“坐不住”的责任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破解瓶颈,提早谋划发展战略和举措。要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并把防灾减灾作为公共气象服务的首要任务,坚持并拓展中国特色公共气象服务发展道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

  “要更加注重公共气象服务的决策参与度、专业依赖度、公众关注度及社会响应度”“应高度重视气象服务社会化体系的长效机制建设”……仔细分析与会人员提出的思路举措,不难看出,主要集中在“内练功夫”与“外强服务”这两方面。

  打铁还需自身硬。围绕“内练功夫”,即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水平,与会人员从强化气象服务的业务现代化、队伍专职化、机构实体化及管理规范化等方面建言献策。

  “要加强新型技术在气象服务中的运用、服务指标体系和产品技术研发,以及分行业、分领域的精细化气象服务需求分析,并集中力量建设推广高水平的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就推动气象服务现代化,郑国光的建议一针见血。他同时强调,要转变气象服务发展方式,抓住优化气象服务发展结构这一关键,把面向各行业生产的专业气象服务作为提高气象服务科技内涵的重要着力点,打基础、强基层、健机制,实现气象服务“三轮驱动”,还要着力打造服务品牌。

  针对建立统筹协调跨区域的专业气象服务合作机制等建议,矫梅燕回应说,要积极推动气象服务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共同研讨完善适应发展形势的中国特色气象服务布局,凝聚发展合力。

  围绕“外强服务”,即利用社会资源提供更加丰富的气象服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有与会人员建议打造统筹全社会力量的气象服务平台,并加强管理;一些与会人员提出,加强对气象服务社会化途径的政策研究和制度设计;还有与会人员建议以推动气象工作政府化带动促进气象服务社会化,等等。

  对此,郑国光指出,气象服务社会化体现了政府主导和社会、市场参与多种机制优势互补的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思路。现阶段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媒体与信息发布资源参与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推进气象服务社会化,要在相关专业领域培育气象服务市场并利用市场机制开展服务,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气象服务社会管理等。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于新文表示,要从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推动服务的多元化发展,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四方面,谋划未来公共气象服务发展。

  “本次座谈会内容丰富、高效务实,更像战略研讨会。”与会人员告诉记者,虽然一些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不能通过一次集中研讨就能解决,但大家加深了认识,凝聚了共识,明晰了思路,下一步将通过调研等方式,将研讨引向深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