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阴冷最需要避寒救灾物资 |
时间:2013-04-24 |
芦山地震灾区连续两天降雨,天气阴冷,特别是山区的夜晚更是寒意逼人。但是,由于帐篷短缺,许多灾区群众还住在自己搭建的、不遮风雨的简易帐篷里,他们对记者表示,现在最需要的是避寒的救灾物资。
那么,目前运抵灾区的帐篷有多少?发到群众中有多少?面临什么困难?对此,记者到灾区进行了实地采访。
帐篷缺口最大
龙门乡是芦山地震的震中,乡政府办公室主任韩先刚告诉记者,现在最缺的就是帐篷,目前全乡8000户,只有515顶帐篷送到,有近7500顶的缺口,灾区群众的安置十分艰难。
龙门乡古城村主任高全良说:“全村近5000人,1200多户,到位帐篷仅280顶,还缺800顶,没办法,村民只好自己搭起500多顶简易帐篷。乡里说,帐篷架子已运到,但棚子还没到。”
芦山县民政局副局长程健告诉记者:“到今天上午全县已接收8000多顶帐篷,发下去近8000顶。全县12万多人口、4万多户,有多少户,基本就需要多少顶帐篷。因此,帐篷缺口很大。”县民政局一位工作人员说:“全县民房几乎都成了危房,不能住了。”
宝兴县永富乡党委书记张勇向记者介绍,全乡1929人,分散居住在偏远山区,村民们靠互帮互助,用木头和彩条布搭起简易帐篷。由于山区太冷,又缺搭帐篷的材料,不少村民不得已仍在危房过夜。
在宝兴县城通往县医院的一路上,记者看到既有群众自行搭建的帐篷,中间也夹杂着一些蓝色的专用帐篷;在灵关镇中学的安置点,也多是群众用彩条布自行搭建的简易帐篷,专用抗灾帐篷很少。
据宝兴县委常委陈永康介绍,全县已到帐篷1300顶,目前统计全县帐篷缺口8500顶。
雅安市民政局副局长熊超回答记者说:“省上拨出的3万多顶救灾帐篷已经安装了两万多顶,还有1万多顶正在运往乡村的路上。但缺口仍很大,估计还需4万顶左右。另外还需要大量的彩条布,彩条布搭帐篷来得快。”
救灾物资运不进,乡镇干部压力大
记者乘龙门乡红兴村村民的摩托车来到红兴村。在大水井组,记者看到全村房屋受损严重,几乎所有房屋已经不能使用,坍塌的墙壁、碎落的瓦片、拇指宽的裂缝随处可见。大部分村民在自家院子里搭建起简易帐篷。
村民杨忠福用牛皮纸、塑料布搭在残留的墙壁上,顶棚用木条支起,用砖头压住。简易帐篷内摆着一张狭小的木板床,一家人晚上睡在一起。杨忠福告诉记者,晚上下了一夜小雨,帐篷漏水很厉害,全家都没睡踏实。
记者随后去龙门乡政府采访,看到不少村民正围着乡干部要救灾物资。乡干部只是说,东西不够,没有办法满足需要。
记者问:“收到多少物资了?按什么标准发放?”
乡干部回答:“东西都是陆陆续续到的,我们还没总体统计,开始时都是随到随发,就近发放。”
随后,一位乡干部私下对记者说,目前乡里人手不够,有时候物资到了,我们简单登记后,就让志愿者、爱心企业自行运到各个村里发放了。
龙门乡党政办主任韩先刚忧心忡忡地说,救灾物资运不到,缺口大,需要多,我们的压力很大。
为什么帐篷到位迟缓?
灾区群众的困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23日,民政部又紧急向芦山震区增调3万顶帐篷,用于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置。从中央到地方以及部队,都在采取有效措施,抢运物资,为灾区群众排忧解难。
那么,灾区急需的帐篷等救灾物资为什么不能及时运到?
熊超告诉记者:“最大的问题是天气,下大雨就发生泥石流,下小雨就塌方和滑坡,导致本来通行能力就差的道路运输更加困难。”
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陈克服认为,通往灾区的道路因地震受损严重,大车过不了,需要小车转运,有的还需要人工运送,困难比较大。
程健说,通往乡村很多都是三级公路,拐不了弯,大车根本过不去。
灾区党委政府也正在发动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采取大车运、小车载、人工抬等多种手段,尽快解决群众的遮风避雨之难。
来源:新华社欢迎访问tianqijia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