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标准引热议 |
时间:2012-06-09 来源:网络 |
本周6月5号是世界环境日,谁也没想到,围绕这一天,安静了一些日子的PM2.5话题重新热闹起来。起因和有关部门官员批评个别国外驻华大使馆违反国际公约,天天公布北京的PM2.5数值有关。但之后,嘴仗升级,你来我往,从外交到民间层面都很热闹,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人,关注的到底是什么?我想是健康,是更清洁的空气和走向更环保的未来的方法与步骤。PM2.5只是一个数字,但围绕这个数字,却是百姓的生活、生命中的大课题,围绕它,我们该说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该信什么,又不该信什么?《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谁的PM2.5?
短片一:倒逼的PM2.5
【一组拍蓝天的照片+网友留言】
北京好蓝的天啊,太难得了
今天的天气真是太好了
这么普通的东西,在北京,居然是难得一见的。北京啊北京。。。
解说:
5月30日,雨后的北京天气晴朗,市民们喜出望外,“随手拍蓝天”竟成了一场纪念活动。而在6月5日本周二公布的官方数据中,2011年北京全市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蓝天”高达286天,统计数字和民众感受大相径庭。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贺克斌:蓝天是一个抽象的形象说法,就是它是以那个二级标准达标与否然后来算,\如果说达到二级标准,老百姓感觉不到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二级标准是个什么东西,大家可能也不熟悉。
解说:
一边是环保部门表示“空气质量正在好转”,另一边则是民众对蓝天表现出的狂热和渴望,pm2.5这个简单数字的公布,似乎也承载着人们对于基本生存权利的呼吁与争取。或许正如一位网友所写:“空气面前,人人平等,我只是不想让我生活的地方,永远是灰暗的颜色。” 在本周二的世界环境日上,北京市宣布今后停止使用“蓝天”数来评价城市空气质量,将使用与市民感受度趋同的区域污染物浓度,并最早于明年发布PM2.5年报。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马军:因为原先老说不发布嘛,那责任就在政府了,那么现在它发布了,等于这球就踢过来了,然后怎么办呢?我发布了,那么监测、发布这就是一个起点,这是一个漫长里程的一个路程的,踏上征程的一个起点,作为公众,我们应该动员每一个公众都参与到这个工作中间来。
【字幕】2012年6月5日 国新办发布会
环保部副部长 吴晓青: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为89%,这是按老标准,但执行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后,我国城市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污染,将逐步显现
从2011年,部分试点监测城市的监测结果来看,多数城市细颗粒物超标
解说:
“PM2.5标准与国际低水平接轨,是眼下的现实情况”,6月5日本周二,环保部在《201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发布会上,对公众关注的pm2.5新标准作出了这样的解释;而同一天举行的世界环境日高层论坛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也表示,我国PM2.5标准与国际低水平接轨,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与外国经验的结合。目前,中国的PM2.5年均浓度标准为35微克/立方米,仅高于印度。而就是这样一个“最低标准”,也让很多城市陷入了不合格的困境之中。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贺克斌:像第一批城市出来以后,大部分是不达标,\老的国标接近90%(达标)了,那么新的标准下来以后,基本上倒过来了,就是说可能20%、30%的城市能够达到,70%、80%的城市达不到(标准)
解说: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巨大。北京市民似乎是最早开始大范围关注pm2.5的人群,2011年10月底,北京连续几天大雾,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北京市环保局显示的“轻微污染”与美国大使馆公布的数据差异很大,引发网友质疑,其中的PM2.5受到广泛关注。此前,各地环保部门的“空气污染指数”中并不包括PM2.5颗粒物的浓度。很快,民众自发监测、环保组织呼吁等一系列活动,让pm2.5成为人们判断空气质量的“非官方标准”。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标准处处长 裴晓菲:在那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开会那么很多专家认为说,中国目前这个阶段就控制PM2.5,可能是有点儿过早,因为它难度非常的大。\我如果说没有一套成熟的这个,跟这个标准相配套的污染治理措施的话,那长期不达标对老百姓也是不会满意的
解说:
pm2.5的“遮遮掩掩”,终于还是在公众的呼声中掀开了面纱。今年1月21日,北京首发pm2.5浓度值;3月2日,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布,新标准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3月8日,广州开始公开发布PM2.5数据。5月24日,环保部公布了《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全国74个城市在10月底前完成PM2.5“国控点”监测的试运行,12月底前公布监测结果。至2016年1月1日,全国实施新标准。
白岩松:
最近几年,人们很怕平均数,因为它有欺骗性。比如一个身高一米六的人和姚明站在一起,平均身高就达到了最少一米九,可谁都知道,一米六依然是事实。同样,涉及空气质量也是如此,好的坏的可能都真实,但一平均反而不真实。比如6月5号这一天,广东150名市民去体验大气样本采集和监控现场。提到PM2.5,工作人员说广州的PM2.5大部分时间达标,而且越来越好。这时,一位来自番禺的女士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纸包,纸包里是一层烟灰,从自家阳台上收集到的。她感觉每天这儿的烟灰让她睡不好,空气质量很糟糕。您看谁说的好像都对,那哪儿错了呢?
短片二:
解说:
本周,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在世界环境日当天,迎接了百余位市民的到访,这中间不仅有市民自带从家中聚拢的烟尘,还有人带来了具有监测PM2.5功能的手机,要求与检测中心的专业设备现场分个高下。
市民:我们想去对比一下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 钟流举:
你可以到我们的采样口去测一下,你们的颗粒数和我们的颗粒数有何区别,我们是从2纳米到1万纳米都可以测出来。
解说:
尽管这一天是世界环境日,但广州的空气看上去还是有些灰蒙蒙的。而就在此前一天,广东省实时公布空气质量状况的62个监测站点里,超标的有6个,其中广州就占到了4个,首要污染物全部是臭氧超标。钟流举表示,由于南方沿海城市高温高湿的特点,其实9月份才是广州空气质量面临考验的时候,到时PM2.5和臭氧都可能出现超标情况。
贺克斌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在广州这个地方,硫的问题,氮的问题和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问题都是存在的。并且它的复合型污染的典型性在几个城市群里头也是最典型的之一。比如说PM2.5,那么它有一次(污染),比如说柴油车直接排放出来的,同时也有二次的(污染),就是二氧化硫转化成硫酸盐,氮氧化物转化成硝酸盐
解说:
其实对于PM2.5的监测,广东在国内来说应该是处于前列,早在1999年,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就与北京大学合作,开始进行包括PM2.5和臭氧在内的大气复合污染研究性监测工作;2002年,又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实时发布区域空气质量指数。但令人尴尬的现实是,天是灰的,空气质量却是良,此类数据的屡屡出现,最终招致抨击,有人就以广州为例指出,是扎堆设在学校和公园的监测点,美化了空气数据。
电话采访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研究员 吴兑
我们国家严格地把环境空气质量和污染源在线监测分成两个体系,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一定是远离污染源的。
解说:
尽管对于这样的指责,环保部门能够做出解释,但市民或许更愿意相信自身最直观的感受。工业产值占GDP约1/3,又入选PM2.5监测试点城市,广州面对环境总体评价下降的压力显然无可回避,真实的PM2.5数据虽只是面子问题,不会影响到空气质量好坏的本质,但接受并努力改变这样的现实却需要勇气和智慧。
欢迎访问tianqijia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