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阴雨导致江苏射阳县棉花病害加重 |
时间:2012-07-10 |
今年,射阳县的“入梅”时间虽比往年平均入梅时间晚来了10天,但自6月28日“入梅”以后,梅雨期的气象特点十分明显。从6月28日到7月9日的12天中,除了3日、7日和9日的白天基本无雨、偶见日照外,其余均以阴雨天气为主,而且每天都有2.5-56.2毫米不等的降水,累计降水量已达到218.5毫米,超过了往年全梅雨期214毫米的平均雨量;日照时数不足20个小时;日平均气温范围在23.6-28.5℃,日平均温度只有24.5℃,均比常年低2℃左右。期间虽然也出现过最高34.5℃的极值气温,但时间特短,仅是昙花一现。不良的气象条件使棉花的生长发育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时也使棉株自身抵抗病菌侵入的能力下降,从而加重了病害的发生。
7月7日9日,射阳县棉花协会组织人员先后到千秋、临海、海通、兴桥、合德等镇一些植棉面积相对较大的村组,对当前棉花病害发生情况做了一些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田均为连续多年植棉的重茬田,重点是26个植棉户的41块棉田。根据病状分析,今年全县棉田病害仍以黄萎病为主,在所检查的田块中基本都有表现。其中病株率在5-10%的有12块,占调查总数(下同)的29.2%;病株率在10-20%有23块,占56.1%;病株率在20-30%的有4块,占9.8%;病株在30%以上的有2块,占4.9%,最严重的已经超过了50%。平均病株率为14.8%。气象部门根据最新的气象资料分析,近几天还没有“出梅”的迹象,将会给棉田管理带来更大的难度,病害的发展状况有可能趋于更加严重。
当前的防治措施。棉花黄萎病在棉花生产上素有“癌症”之称,一旦发病,很难防治。棉农们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对目前已发病的田块,只能通过加强田间管理的措施,来改善病株的生长环境,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一是清沟理墒,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控制病菌的滋生、侵染和传播。二是及时松土,散湿降渍。加快表土疏松,散墒降湿,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能,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吸收和输送养分的功能。三是增施蕾肥、早施花铃肥。目前大部分棉田已进入现蕾开花期,增施蕾肥、早施花铃肥既可补充连续的降水导致土壤肥料的流失,又可满足在蕾铃期棉花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还可增强棉株对病菌的耐受力。在肥料品种的选择上,因以有机肥和含有多种元素的复配肥料为主。四是用好化调。在棉花蕾铃期要继续因苗制宜地及时喷雾缩节胺等生长调节剂,增强抗病能力,减少蕾、花、铃的脱落。五是控制菌源,防止扩散。对已发病而导致脱落的花蕾、叶片,要及时清出田外处理,以减少、减轻危害。
|
|